济宁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 查看地图

当前位置: 济宁旅游网 > 邹城市旅游

邹城市简介

邹城市是山东省直辖县级市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,地处东经116°24′—117°30′,北纬35°11′—35°32′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,素称“孔孟桑梓之邦,文化发祥之地”。邹城东倚沂蒙山区,西临鲁西平原,南襟徐淮要冲,北枕泰岱南脉与鲁都曲阜毗邻,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,城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。下辖钢山、千泉、凫山三个街道办事处,田黄、张庄、城前、大束、香城、峄山、看庄、唐村、郭里、石墙、北宿、太平、中心店、平阳寺十四个镇,总人口110万,其中城市人口25万,以汉族居民为主,广泛分布着回、满、布依、彝、苗、蒙古、黎、壮等23个少数民族。邹城地势东高西低,山区峰峦叠嶂,丘陵逶迤起伏,平原沃野千顷,三种地貌各占三分之一,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,风光秀丽。邹城古称“邹鲁圣地”,是中国儒学发源地,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,秦朝开始设置“驺县”,历汉、晋、南北朝,及唐初改“驺”为邹,称邹县,沿袭至1992年10月,撤县设市,称邹城市。
     邹城历史文化悠久,旅游资源丰富,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。这里人杰地灵、英贤辈出,有三迁择邻、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——孟母,有被赞为“功不在禹下”的儒学亚圣——孟子,有被传为世代佳话、“凿壁偷光”刻苦治学的西汉经学家匡衡……悠久的历史,灿烂的文化,为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,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,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。饱经岁月沧桑还依然展示着往昔风采的“三孟”(孟庙、孟府、孟林)古建筑群,佛教文化及书法艺术精品“四山”摩崖刻石,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宫殿——明鲁荒王陵,被誉为“邹鲁秀灵”、“岱南奇观”的历史文化名山——峄山……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,形成了邹城独具特色的“山·水·圣人”综合旅游区,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“历史博物馆”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。
     邹城境内矿产资源丰饶,品种齐全。共有8大类20余个品种,以煤炭、花岗石、石灰石为主,其次为黄沙、高岭土、石英石、大理石、重晶石等。境内藏煤面积375平方公里,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,全国特大型企业——兖矿集团和全国最大的坑口电厂——邹县发电厂均在邹城境内。
    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新兴能源工业城市。改革开放以来,邹城百万人民乘开放东风,沐改革春雨,团结拼搏,扎实工作,与时俱进,奋力开拓,经济和事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。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8.8亿元,比上年增长14%;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.93亿元,增长22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.62亿元,增长14%;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亿元,增长20.2%。坚持调优结构和改善生产条件,农村经济稳步增长。邹城是全国商品粮基地,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,充分利用东部多山区的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生产,核桃、石榴、大樱桃、苹果等10个万亩经济林建设初具规模;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革命,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,加强了高新技术、优秀科研成果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,全市现已建成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7处,示范带动效果明显;积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战略,引导畜牧养殖业向区域化、规模化发展,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,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。坚持深化改革和结构重组,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。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,努力提高企业管理、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,实现了骨干企业由扩张外延到丰富内涵,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两大转变。工业生产快速崛起,全市形成了以煤炭、电力、酿造、化工、纺织、建材等6大支柱产业为主、结构合理、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,产品品种近3000个,主要有原煤、化肥、白酒、啤酒、机制纸、陶瓷、服装、水泥、花岗石板材、化工产品、五金工具、机械铸件,其中服装、陶瓷、五金工具、牛仔布等100余种产品畅销国际市场。2001年,市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4.66亿元,利税2.56亿元。坚持优化环境和招商引资,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。入世后的邹城按照“工业发展园区化,园区发展高新化,企业发展规模化”的要求,围绕建设工业生产基地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研人才培训基地这一功能定位,高起点、高水平规划建设了占地6平方公里的市开发区,完善各种配套设施,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全力提升服务水平,积极营造综合优势环境,有力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,开发区建设一年来,已有22个项目入园建设,完成投资2.5亿元。邹城市委、市政府郑重承诺,以最优良的环境、最优质的服务、最优惠的政策诚邀海内外朋友来邹投资创业,共展宏图。大力提升建设质量和档次,初步构筑起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。围绕建设济宁市组群结构大城市,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,努力构筑经济发展平台。在城区东部开拓了占地15平方公里集行政办公、金融商贸、文教娱乐、住宅小区为一体的东城新区;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构筑起“外成环、内成网”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体系,人民广场、文化广场、体育公园、博物馆、广电大厦等一大批精品工程相继建成,丰富了城市内涵,提升了城市形象;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,不断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力度,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着力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山水文化城市。
    展望新世纪,今后5年是邹城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的关键时期。“十五”期间邹城的发展目标是: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,年均增长11%;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.56亿元,年均增长12%;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00亿元,年均增长1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利用外资额、外贸出口额分别年均增长13%、20%和15%,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进步。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城市特点    
    邹城是孟子故里,历史文化遗存丰富,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邹城是一块圣贤辈出的土地,她既孕育了中国的"至圣"孔子,又孕育了"亚圣"孟子,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儒家文化,素有"孔孟桑梓之邦,文化发祥之地"的称誉。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孟母,三迁择邻,断机教子,不仅培育了"功不在禹下"的历史文化巨人孟子,而且带动邹城相沿两千多年的办学之风,民以品学为荣,故而英贤辈出。开明国君邾文公,忧国不嫁的漆女,"一经传家"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、韦玄成,"凿壁偷光"刻苦好学的经学家、西汉丞相匡衡,"建安七子"之一的王粲,主张社会进步的思想家仲长统,魏晋时期抗击匈奴的杰出军事家唐彬,文武兼备、尤通经史的西晋安北大将军刘宝,魏晋名医、医学名著《脉经》的作者王叔和等,都是这块土地培养出来的大贤巨擘。明清时期全县有知名书院10多所,其中创办于宋庆历三年(1043)的尼山书院和创办于元元贞元年(1295)的子思书院全国知名。文物古迹众多,现存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,堪称文化博物馆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,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,总储量31亿吨。建有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--邹县电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城市现状
    
    邹城是以生产原煤和电力为主的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。199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65亿元,其中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亿元、36亿元和20亿元。全市现有市属以上工业企业300余家,形成了以煤炭、电力、冶金、机械、建材、化工、纺织、食品等行业为骨干,门类齐全,结构基本合理的工业体系。1970年以来,兴建了兖州矿业(集团)公司、邹县发电厂、里彦电厂、鲁南铁合金厂、鲁南英克莱(集团)公司、山东无名啤酒股份有限公司、鲁南化肥厂等大中型企业。设计能力为360万千瓦的邹县发电厂,1996年底完成三期扩建工程,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,为全国第一大火力发电厂。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--兖州矿业(集团)公司年产原煤超过2500万吨,产量和效益居全国第一位。乡村两级工业企业1930个。新批三资企业5家,当年利用外资130.5万美元,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9.86亿元。农业耕地面积8.17万公顷,农业总产值达到32.17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2398元。经济林面积1666公顷,干鲜果品总产量8万吨。全市财政收入3.83亿元,列山东省县市区第三位;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9.3亿元,其中城乡居民储蓄金额28.57亿元;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8601元。市内交通方便,铁路、公路、水运通畅便利,市域公路通车里程780公里,空运西距济宁机场仅70公里,货运周转量2.6亿吨公里。程控电话用户发展到6万门,实现了村村通路、通电、通电话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.7亿元,城乡集市贸易额8.7亿元。城市路、气、水、电、暖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。城市卫生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,为鲁西南第一个省级卫生城市。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,1992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(市)、全国体育先进县、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(市)和全国科技先进市称号,荣获首届中华扫盲奖,并被联合国卫生署列为控烟项目和妇幼卫生保健试点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
    
    1976年编制完成了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,1979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实施,是全省第一个被批准实施的县城总体规划。十几年来,市政府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,优化产业结构,调整用地布局,发展城市经济,进行基础设施、公共设施建设,城市功能不断完善,辐射能力显著增强,已由原来的农业县城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新兴能源工业城市。在城市建设中,坚持以节约用地、改善环境质量、加强名城保护为目的,统一规划,综合开发,配套建设,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现代文明的发展。1996年又编制了新一轮《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》,遵循"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,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,继承与发展相结合"的原则,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,使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互协调,共同发展。市域文物古迹突出三个保护圈和一条联系带。一是峄山风景名胜与野店古遗址保护圈。二是荒王陵古墓葬保护圈。三是邹城名城保护圈。加强沿104国道两侧文物古迹与自然环境的保护,重点加强邹城与曲阜之间的历史文化景观走廊的保护与建设,使这一历史文化景观联系带成为展示孔孟儒家思想的展厅。市区文物古迹保护遵循"全面控制,重点保护,逐步改造,适当恢复"的原则,重点突出"一区、一线、二孟、二山、三个点"。"一区"即老城区,保护面积约1平方公里,明确了调整用地性质、控制用地容积率、控制绿地率、控制交通、控制人口等保护对策和措施。"一线"即以青山路、亚圣庙街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轴线,由北至南依次连接岗山、铁山、重兴塔、孟母断机处、孟府、孟庙、文化公园。"二孟"即孟府、孟庙为城市文物古迹保护的重中之重,划定了绝对控制区和严格控制区,对古建筑、古树名木、文物遗产进行全面保护,恢复了孟府原有的后花园和历史全貌,并严禁进行有碍孟府、孟庙保护的一切建设活动。"二山"即岗山、铁山自然环境保护区,加强区域内自然环境和摩崖刻石等文物古迹的保护,严禁开山挖石,对侵占山体的非法建筑加以拆除或搬迁。"三个点"即重兴塔、孟母三迁祠、孟母断机处,按规定的保护范围、建设控制地带,制定相应措施,进行保护和管理。邹城市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:建成以煤炭、电力工业为主,旅游业发达,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中等城市。

邹城市特产

· 瓦屋香椿芽 · 元丰核桃 · 灰埠大枣 · 看庄土豆 · 看庄大葱 · 牙皂

邹城市旅游特色

五宝庵山 五宝庵山位于邹城市东南方20公里处,距香城镇北8公里,与峄山遥相对立。据传山上曾现出了金钟、银钟、金锄、金棒槌、聚宝盆等五宝,又因山上有人工建筑的关帝圣君庙和讲经殿等石屋,取名为五宝山。 孟府孟庙 孟庙又称亚圣庙,是祭祀孟子的庙宇。它位于山东邹县城南,西与孟府毗邻,孟子名轲,儒学正统继承者,有“亚圣”之誉,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。 峄山风景区 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南10公里处,104国道及津浦铁路东侧,京福高速公路西侧。素有"贷南奇观"、"邹鲁秀灵"之美誉。
济宁旅游:
济宁市旅游 嘉祥县旅游 金乡县旅游 梁山县旅游 曲阜市旅游 微山县旅游 鱼台县旅游 邹城市旅游 兖州市旅游 汶上县旅游 泗水县旅游